首页 > 清风晋韵 > 廉史镜鉴 >

狄公故里,瞻仰“唐室砥柱”风采

发布时间:2024-03-25 10:10 来源:山西日报

表里山河,源远流长。

鸾翔凤集,群星闪耀。

他们的出现,对中华文化的塑造、历史进程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三晋大地上,他们的故事历久弥新。走进山西名人故里,探寻历史人文印记。今天为您讲述的是——狄仁杰故里。


狄公故里,瞻仰“唐室砥柱”风采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号祁溪,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名臣。



狄仁杰一生刚直不阿,知人善任,为唐王朝连连举荐德才兼备的良臣,政绩颇丰。自及第以来,他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宰相等职。在40余年的宦海生涯里,他始终以民为本,清廉为国,为武周“前承贞观,后启开元”的朝局创下不可磨灭的功迹。


尤其在武则天执政时,以不畏权势著称,直言力谏,成为一代名相。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狄仁杰担任大理函,一年处理积案17000余件。后人编写《狄公案》《狄仁杰断案传奇》等小说、戏剧,赞扬他平反冤狱、断案如神的才能,今人称他为“东方福尔摩斯。”

太原城南的狄村是狄仁杰的故乡,现存最早记载狄公故里的文献见于明崇祯阳曲知县彭而述所著《狄梁公谱系祀田记》。

狄村原有慈观寺,寺中碑记寺址为狄公故宅。明崇祯年间山西巡抚吴元辅捐资在狄村建狄公祠,祠前立“白云深处”坊。唐书记载:狄公离家远行,登上太行山还不时回望双亲居住的地方,眼前唯见一片白云,他惆怅的说“吾亲舍其下”,表现了一个游子对父母的眷恋之情。今太原东南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相传为狄仁杰为其母还愿所建之观音堂,其名取自飘浮在狄仁杰头上的白云停在红土沟上空的传说,现是太原规模较大的佛教道场。

清乾隆年间狄公祠渐废,布政使朱珪移祠至太原市区崇善寺,寺旁的小巷“狄梁公街”由此得名。



家乡人为了纪念他,在今建设南路与张家巷交叉口的东南角修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文化园——狄仁杰文化公园。以狄梁公祠、狄公故居两处建筑群及唐槐、狄梁公故里碑等为主要元素,在园内可全方位感受唐朝名相狄仁杰的廉、忠、孝等美德。

园门位于西北角面西。迎门石是一尊硕大的泰山石,正面用“颜体”镌刻的“狄村”二字雄浑而厚重。旁边有个“碑释”,说此“狄村”二字源于大唐书法名家颜真卿笔迹。



迎门石背后稍南是汉白玉栏杆围着的一株1380年的老槐树(也叫唐槐)——“狄仁杰生日树”。千年沧桑,根部嶙峋,巍然挺拔,枝繁叶茂,是公园中的至宝。

狄村共有六株唐槐,相传第一株是狄仁杰母亲首次拜谒狄家祠堂时亲手所栽,后来的几株是其父辈们在故居所植,而这一株是狄仁杰过十二岁生日开锁时爷爷、父母亲陪着狄仁杰共同种植的生日树,堪称“活的文物”。纵使岁月飞逝,古木生机不绝,每当春天来临,唐槐便再度青葱,无声守护着一代清廉名臣的故乡。